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矛盾往往是因“琐事”而引发,近日,乐至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两起故意伤害案件,一案双方是相处多年的邻里,另一案双方是朋友,却因“口角”升级为肢体冲突,将小案件升级为大案件,最终让人追悔莫及。
案件背景:
琐事引发冲突,矛盾亟待化解
案件一:被告人余某甲与被害人余某乙系同村邻居,因土地界限问题发生积怨十余年,最终爆发肢体冲突,余某甲将余某乙打伤,经鉴定余某乙伤情构成轻伤一级;
案件二:被告人康某在麻将馆与被害人刘某打麻将娱乐时,因口角纠纷,情绪激动下康某动手殴打刘某,导致刘某身体多处受伤,伤情同样达到轻伤标准。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通过沟通发现,两起案件的被告人均存在冲动行事的情况,且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一般,若单纯判处刑罚,可能导致被告人家庭陷入困境,也难以真正弥补被害人的损失。而被害人一方则因身体受伤、精神受创,对被告人怨气较大,除要求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外,还希望获得合理的民事赔偿。承办法官认为,若是简单下判无法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唯有通过调解,让双方达成和解,才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调解过程:
耐心疏导促沟通,精准施策解难题
调解过程中,法官深入了解情况,认为案件根结在双方沟通不畅导致。遂组织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沟通。法官针对双方争议焦点,向被告人释明故意伤害他人的法律后果,以及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对量刑的影响,同时引导双方顾念多年情分和对方的经济承受能力。
案件结果:
宽严相济显公正,矛盾化解促和谐
经过多轮调解,两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人自愿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被害人对被告人的行为表示谅解,并请求法院对被告人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依法对两起故意伤害案件的被告人判处缓刑。
法官寄语:
一时口舌之快解决不了矛盾,伤害他人更“会两败俱伤”,面对冲突应理性沟通,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切莫逞一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