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胡垒的办公桌上,永远堆叠着如山的卷宗。一页页泛黄的纸页、一行行缜密的批注,不仅记录着案件的来龙去脉,更见证着他12年刑侦生涯里,凭专业与坚守练就的“火眼金睛”——总能在纷繁线索中,揪出破解谜案的关键突破口。
从青涩警员到刑侦尖兵,12年间胡垒的履历写满厚重:先后主办“3.24寻衅滋事案”“杨某某被诈骗案”“杨某故意杀人案”等典型案件,侦办涉黑涉恶案件30余件、攻克命案积案30件、破获重特大案件8件;分管工作多次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命案积案攻坚工作获省公安厅专项发文表扬;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2次、优秀公务员5次。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他始终揣在心里的“三股劲”:敢打敢拼的冲劲、啃硬攻坚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凭着这股劲头,他把对“平安”的承诺,刻进每一次侦查、每一场抓捕、每一回守护里。
拼劲护正义:撕破“完美人设”斩断婚恋诈骗黑手
“对罪恶多一分较真,群众就少一分伤害,这是刑警的本分。”每次案情分析会,胡垒总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23年,雁江区接连发生多起婚恋交友诈骗案,受害者均为女性,且描述的嫌疑人画像高度一致——自称“刘洋”(化名),朋友圈里满是豪车、豪宅照片,谈吐温文尔雅,总能精准戳中女性的情感需求。“这不像是单个作案,更像有预谋的连环诈骗。”胡垒第一时间牵头成立专案组,顺着线索深挖。随着调查推进,一张精心编织的“骗局网”逐渐清晰:“刘洋”根本不是什么成功人士,所谓的豪车是日租来的,精致头像靠美颜特效堆砌,就连“温柔体贴”的人设,都是他反复琢磨受害者心理后设计的“剧本”。
更令人揪心的是,受害者覆盖70后至00后,既有教师、护士,也有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人被骗光积蓄,有人甚至借高利贷来满足“刘洋”的“应急需求”。为锁定嫌疑人踪迹,胡垒带着团队扎进海量数据中:梳理近百条银行流水,从零散交易里追踪资金流向;翻遍上千条聊天记录,捕捉隐藏的地点信息;奔赴四川、重庆、云南等多地核查,哪怕线索只有“曾在某小区出现过”,也绝不放过。期间,“刘洋”多次更换手机号、搬离住处,甚至刻意绕开监控,可胡垒始终没有松劲,他清楚,多拖一天,就可能有更多人落入骗局。
2023年10月,专案组终于锁定“刘洋”在云南某出租屋的藏匿点。抓捕当天,“刘洋”见势不妙想翻阳台逃跑,胡垒毫不犹豫地扑上去,死死拽住他的手臂,最终将其成功控制。经查,两年间“刘洋”累计诈骗200余万元,胡垒团队后续又马不停蹄地开展追赃挽损工作,帮多名受害者拿回了“救命钱”。
闯劲担使命:跨越27年追凶,让命案积案“显形”
“刑警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从警校学习刑侦专业那天起,这句话就成了胡垒的座右铭。在他眼中,命案积案不只是卷宗上的文字记录,更是受害者家属心中难解的“疙瘩”——哪怕过去十年、二十年,也要尽全力还他们一个公道。27年前,资阳城区菜市场发生一起命案:一名男子被人持刀杀害,案发后3名嫌疑人很快自首,但最后一名嫌疑人余某东却像人间蒸发,从此没了音讯。多年来,一代代刑警接力追查,可余某东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始终杳无踪迹。2021年,胡垒接过这起积案的“接力棒”,看着卷宗里受害者家属当年的笔录,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余某东。”
重新梳理案件时,胡垒发现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余某东有位远房亲戚在云南。他立刻带队赴云南走访,又结合大数据分析,终于有了突破——一名长期在缅甸生活、名叫“蒲某某”的男子,身份信息存在疑点,且其妻子是云南普洱孟连县人,与余某东的社会关系隐约能对上。“会不会是余某东改了名字?”带着这个疑问,胡垒牵头开展跨区域研判,这一查就是8年:数百次比对身份信息、反复核实出入境记录、走访缅甸当地华人社群,最终确认“蒲某某”正是改名换姓的余某东。2023年5月,一条关键线索传来:“蒲某某”的岳母去世,他偷偷回国奔丧。胡垒立刻带队赶赴孟连县,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布控。当看到那个与卷宗照片轮廓相似的男子出现时,胡垒屏住呼吸,待时机成熟后一声令下,成功将余某东抓获。
“27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当胡垒把抓获余某东的消息告知受害者家属时,电话那头传来了哽咽声。
韧劲护民安:15年寻亲路,让“小鹅儿”回了家
胡垒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不少群众送来的锦旗,其中一面写着“千里寻亲终团聚,为民服务显真情”,锦旗背后,藏着一段跨越15年的寻亲故事。
2010年3月,资阳皇龙新城小区,3岁的邓某在自家凉菜店外玩耍时突然失踪。因为家里卖卤鹅,邻里都亲切地叫他“小鹅儿”。父母邓某军、刘某疯了似的找遍大街小巷,报警后警方也连夜追查,可嫌疑人带着邓某坐出租车、转客车逃往南充,最终因当时监控技术有限,线索还是断了。此后十余年,刘某一边守着店铺等孩子回来,一边在社交平台发布寻亲信息,“小鹅儿,妈妈一直在原地等你”,成了她每年必发的内容。这起寻亲案最初由民警黄荣成负责,他专注打拐工作17年,退休前追查“小鹅儿”的下落长达13年——哪怕2014年抓获拐卖儿童嫌疑人王浩文、确认“小鹅儿”被卖到广东汕头,可数十次赴汕头排查,仍未找到孩子的踪迹。2023年黄荣成退休时,特意找到胡垒,郑重托付:“这孩子的事,就拜托你了。”
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嘱托,胡垒重新梳理线索:组织邓某军夫妇采集最新血样入库,协调技术部门根据“小鹅儿”的幼年照片制作成年样貌模拟图,又将排查范围扩大到广东、福建等地。2023年底,好消息传来——深圳一名少年的样貌特征,与模拟图高度吻合,胡垒立刻联系深圳警方采集血样。2024年3月,DNA比对结果出炉:这名少年正是失踪15年的邓某。可当时邓某即将进入高三,正是学习的关键期。“不能因为认亲影响孩子高考。”胡垒和邓某军夫妇反复沟通,最终决定等高考结束后再安排相认。2024年8月11日,当刘某抱住邓某的那一刻,积压了15年的思念终于化作泪水,她哽咽着说:“儿啊,妈妈终于找到你了。”
“每一次团圆,都让我更懂‘警察’二字的重量。”胡垒说,打拐寻亲没有捷径,靠的就是这股韧劲——哪怕线索再少、时间再久,也要帮离散的家庭找回“团圆”。12年刑侦路,胡垒的脚步从未停歇:指挥调度时思路清晰,蹲守抓捕时冲锋在前,预审深挖时耐心细致。他始终深耕刑侦一线,用坚守与奉献,为群众垒起了一道守护平安的坚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