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两镇干部一起调解,不然我们这‘跨市梁子’真不知道要结到啥时候!”回忆起今年6月的纠纷,乐至县金顺镇玉河村村民“老倪”至今仍满心感激。彼时,他与成都市金堂县又新镇梁家沟村的“老刘”因酒宴口角起冲突,扬言要“找回场子”。危急时刻,金顺镇综治中心联动又新镇启动“纠纷联通”预案,邀亲属评情理、请律师讲法理,最终让两人握手言和。
这起跨界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乐至县推动平安建设边际协作的生动缩影。以往,交界地带因地理位置特殊、行政区划壁垒等问题,常被戏称为“三不管”地带,矛盾纠纷难协调、治安防控有盲区、资源共享不顺畅等问题突出。如今,随着“五镇联盟”的组建与“五联五通”模式的落地,这片曾经的“治理难点”,正蝶变为“协作样板”。

△“五镇联盟”签约仪式
五联发力,织密边界平安“防护网”
乐至县金顺镇牵头,联合成都市金堂县土桥镇、又新镇,德阳市中江县冯店镇、太安镇组建的“五镇联盟”,创新推出“五联”协作机制,让跨区域治理从“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
平安建设联创:构建“1+3+N”工作体系——1个“平安联盟”领导小组统筹全局,调解、巡逻、应急处置3个小组筑牢支撑,村民、乡贤、企业联防点等N类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
区域治安联防:整合监控资源绘制“五镇监控布点图”,推行风险情报“同步推送、同步处置、同步反馈”,联合巡逻、处突演练常态化,让治安隐患无处遁形。
矛盾纠纷联调:在交界村设联合调解室,提供“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应急救助”一站式服务,建立“四色预警”排查机制,已成功化解土地权属、婚姻家庭等跨界纠纷43起。
安全隐患联治:统一排查标准、共享无人机等资源,建立隐患治理“三张清单”,协同处置边界火情2件,真正实现“风险共防、安全共治”。
区域经济联盟:串起“金顺生猪、金堂食用菌、中江中药材”的特色产业链,推动“客货邮”融合降本,2024年边界贸易额近1200万元,2025年预计突破1800万元。

△毗邻乡镇开展联合行动
五畅通途,架起民生福祉“连心桥”
“以前去金堂买菌子,绕路要1个多小时,现在走新修的断头路,20分钟就到了!”玉河村村民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五镇联盟”“五通”机制带来的民生温度。从信息到服务,从交通到文化,“五通”正让边界群众的获得感节节攀升。
信息互通“秒响应”: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交换治安、舆情、灾害数据,联合处置突发事件20余次,协作效率提升56%,实现“数据驱动、全域协同”。
交通贯通“减成本”:协同争取资金4000余万元,打通断头路170余公里,跨镇通勤时间大幅缩短,物流成本与交通事故率“双下降”。
文化融通“聚情感”:常态化开展跨镇文化活动,把薅草歌等民俗搬进田间地头,让边界群众从“地里相邻”变成“情感相依”。
民心相通“解难题”:在边界村社设议事协商平台,居民可自主发起跨镇公共事务议题,昔日“边界痛点”成了“治理创新试验田”。
服务畅通“少跑腿”:推出《五镇跨镇通办事项清单》,在政务大厅设“跨镇通办专窗”,帮办代办、一窗受理,让群众“跨市办事像在家门口一样方便”。

△联合开展协查稽查
如今,走进“五镇联盟”覆盖的区域,跨界矛盾少了、治安环境好了、产业活力足了、群众笑脸多了。乐至县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为破解市际边界“信息孤岛”“责任真空”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未来,“五镇联盟”还将持续深化协作,让边界治理的“同心圆”越画越大,让平安幸福的“接力棒”越传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