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实申报财产,还有可能被判刑?
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执行规范化建设年”专项活动的决策部署,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资阳两级法院于2024年10月起开展了“被执行人违反财产报告制度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加强“内部协同”和“外部联动”,积极甄别“失信”与“失能”。截至2025年3月31日,共排查执行案件2184件,104件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案件纳入集中攻坚,出动警力322人次,约谈、训诫失信被执行人46人,罚款34人次,司法拘留26人,打击拒执犯罪1件。纳入专项行动的案件,执行完毕30件,促成和解72件,为人民群众兑现“真金白银”581.43万元。
典型案例
某物业公司向雁江区法院申请执行某时代酒店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中,某时代酒店公司在收到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后未向法院报告财产情况,雁江区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因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雁江区法院终本结案。后发现被执行人用其关联的另一酒店账户进行经营,查明该酒店2023年至2024年期间营收300余万元未用于履行债务,亦未在原案执行时予以申报,其行为已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资阳中院决定提级执行,并即刻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侦查期间,被执行人主动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并履行完毕。经审理,法院判决某时代酒店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分别被判处罚金二万元、一万元。
法官提示
进入执行程序后,应如实申报财产,若属经营、生活需要,更需主动说明情况,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可采取“活封活扣”的执行措施。
切勿隐藏、转移财产,“以身试法”终将“自食苦果”。
(刘云蛟)
编辑:彭嘉豪